查看: 10250|回复: 0

“霸凌”还是“打闹”?通报不能造词式解围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27

回帖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11
发表于 2023-10-30 19:31: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10月29日,一家长发视频反映,其就读于湖南省娄底市某乡镇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近日遭到同班17名女生霸凌及性霸凌。该家长称,事发后,女儿情绪低落,其带女儿去医院做检查,发现其下体隐私部位因遭受暴力,导致严重软组织挫伤。其女儿腹部疼痛,小便时疼痛难忍。其还称,报警处理后,校方在警方面前含糊说辞,并告知重要部分监控老化。

事件令人揪心,很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0月30日中午,情况初查结果通报。然而,这一通报非但很难让人心情平复,反倒带来了更多困惑。
当地通报中称,当事人张某(女,7岁)与另外几名同学“发生相互打闹约1分钟,期间张某被另外几名同学短暂围住拍打”。民警经调取学校监控视频,对当事人张某和其他涉事女生进行保护性询问,走访调查目击该事件的老师和学生,未发现存在故意伤害的情形,目前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槽多无口。好一个“围住拍打”。乍一听氛围还蛮友好的,要不相关责任人出来走两步,感受一下群众的“围住拍打”?也感受一下隐私部位来两拳的滋味?保证提神醒脑。如果这都不算“故意伤害”,那还有什么算“故意伤害”,莫非拳脚是“无意”落在人身上?多个同学的拳脚同时“无意”往一个人身上落?
通报的目的是回应大家的关切,其表述必须足够清晰,给到群众关心的关键细节,才能服众。其一,校方声称的“重要部分监控老化”是否属实,警方是否能够调取到有效的监控内容?其二,到底参与暴力行为的有几人,是家长提到的17位,还是通报点名的6位?其三,谁先动手,力量对比如何,各人伤势如何?不能含混地用所谓“相互打闹”搪塞了事。如果说受害女孩竟能以一打十,虽然被“围住拍打”但丝毫不落下风还能还手,那倒也不妨公布,以解公众心头之惑。这么多人动手,且不说只要是个人就会有本能的挣扎和反抗,是否被围住的人动了一根手指,就叫“相互打闹”?
咱们一般管这个叫什么?“霸凌”“围殴”,换用“相互打闹”“围住拍打”这么一些轻飘飘的表述,很难不被怀疑是在搞造词式解围。这应该并不是通报的本意,却有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事佬倾向在里头。倘若当地诚如表态中所称的那样,“始终对校园霸凌持零容忍态度”,就应当对这起事件背后隐现的霸凌阴影保持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对于围人一方还是受害一方,这就是社会的第一堂课。这里是小学校园,是与同龄人近距离相处交往的第一个小型社会。她们才七岁,是一个已经略懂一些道理但不懂的更多的年纪,经此一事,三观必然受到影响。倘若其中有人已经尝过了霸凌的快意而未曾吃到过深刻教训,这一页被轻飘飘揭过去,我不敢想象以后会长成什么样的人。而那个承受过暴力的女孩子,若是未能得到正义声张的结果,又会生活在怎样的阴影中。
不能以多欺少欺凌弱小,这是第一课。做过的事就要付出代价,这是第二课。

应该进一步了解校园霸凌相关知识的,不只孩子们,还有校方。
“霸凌”与“打闹”之间决不能粗暴地画上等号。这不仅仅是为校园霸凌得到更多的重视,还因为这个愚蠢等号进一步促使部分怕事校方干脆“一刀切”,禁绝了正常的课间活动。
“打闹”不应当被污名化,“霸凌”也不应当被粉饰。还有谁分不清的,建议来尝尝群众“围住拍打”的滋味。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