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主题
查看: 49074|回复: 0

首个《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公布,七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32

回帖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8
发表于 2023-10-19 15: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的10月16-22日是“中国镇痛周”,由医师报发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支持的“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全国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并公布了首个《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协会代表就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疼痛的典型病例、认知误区及疼痛的科学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介绍:“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比较常见的,有的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这种疼痛就像拧开的水龙头,无休无止。带状疱疹患病部位越高,对中老年人造成的疼痛危害更大。此外,如果患带状疱疹后,并未出现呈簇状、带状分布的水疱,更需要密切关注。”
疼痛领域的日常诊疗情况是怎样的呢?此次会议公布的《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发现:第一,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癌痛、软组织痛,是门诊常见的慢性疼痛;第二,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较为常见,不同医院疼痛相关门诊该类疾病比例不同,约为10%~40%;第三,有基础性疾病(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的中老年人,发生疼痛的风险较高;第四,中老年人有慢性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增加;第五,公众对疼痛的认知误区较多,常见七大误区,需提升正确预防疾病和管理疼痛的认知。
此次报告展示了七大误区:第一,疼痛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第二,疼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第三,止疼药有毒,坚决不吃;第四,忍痛的时间越长,忍痛的能力也会增加;第五,如果吃了止疼药不疼的话,会掩盖疼痛的病因;第六,疼痛通过治疗可以百分百消失;第七,把引起疼痛的神经“烧” 了,就不会疼了。针对以上误区,樊碧发教授表示:“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是人体避免伤害,及时发现隐患的保护机制。面对长期的、剧烈的疼痛,多数人容易陷入误区。其实,吃得了苦,没必要忍得了疼,更不必长期带痛生活,曾经在门诊中,遇到过特别痛的患者,身边甚至常备28种止痛药,试图减少疼痛对生活带来的困扰。长期忍痛不仅会让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越来越低,容易‘小题大做’一碰就痛,特别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的抗痛系统阈值降为零,产生‘无中生有’不碰也痛的痛觉超敏现象。一位带状疱疹患者疼了40年,正因为长期忍痛,即使是一阵舒适的微风拂过,对他来说都是剧烈的疼痛。因此,长期忍痛非但不会越抗痛,反而让人更加害怕痛,产生疼痛的错觉,甚至小到灯光,医生的脚步声,都会让患者感觉痛到哆嗦。一旦发生疼痛,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疼痛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且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能够一经治疗就完全消失,还有,并不是所有神经都能‘烧’掉,需要医生的综合评估,我们疼痛科医生希望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经过治疗后,帮助患者避免或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身体疼痛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多部位身体疼痛提示未来慢性疾病风险增加23%。以带状疱疹为例,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红表示:“慢病共病越多,更容易痛上加痛,疼痛发生剧烈升级。以带状疱疹为例,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针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个性化的慢病宣教管理很重要,要帮助他们在疾病以及疼痛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提前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及带状疱疹等,减轻慢病共病叠加疼痛风险。如:带状疱疹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从而减少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
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可以接种疫苗吗?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建议,老年人接种疫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重点把握疫苗的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这三大关键词,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