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生活打卡季#今年6月中旬,我们两个驴友自驾,千里去云南朋友家,体验采摘野山菌,总算过了一把采收野山菌的瘾。
我们一行两个人来到了云南昆明嵩明阿子营的地方,是昔日既是同学又是同事的老家,他夫妻俩人都退休了,就住在农村老家。
他姓张,老张曾多年前邀请我在春夏之交的时候,去他老家采摘山野菌,他告诉我,他老家荒山野岭的地方,一到春夏季,雨季到来的时候,满山遍野都生长着160多种,人可食用的野生食用菌。
他告诉我说,他们村子里的农户,三分之二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几个月的采摘山野食用菌,如见手青、鸡纵、牛肝菌、青头菌、鸡油菌、红鲜头菌等野生有名的食用菌。
他说一到采收季节,村子里的人都是每天早早上山,中午回家吃午饭时,就背回一篓子野生菌,当时就在村口卖给收购野山菌的贩子们,下午上山到傍晚又背回一篓子,一天下来所采收的山野菌,多则200多斤,少则十几斤,走运的人一天能卖几千元,一般情况下,都是500~1000元不等。
他说,采收山野菌要看年成,若是干旱少雨的季节和年份,山上野生食用菌非常稀少,一天认真的寻找,只能在比较荫蔽潮湿的地方生长着,找到一两斤到十几斤,因品质差,只能卖到50~200元。
因为,农村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灾之年,也要上山,像找缝纫针一样的寻找,一朵菌都不放过。
若是在雨水非常旺盛的年份,这些山野生食用菌,成堆的出现,因含水量高,气温又高,当人们采收的时候,就已经变坏了,因此,雨水多的季节,品质非常差价也低,但比干旱的季节强百倍,每天捡回200斤不成问题,也能购到1000~2000元或更多的钱。
老张说,他和老伴,隔三差五地跟着村子里的人,去山野随便采收一些,自己食用,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家里两人根本吃不了那么多,时间放久了自然腐烂了,所以,每次留一些吃,剩下的野生菌都卖掉,因此,他夫妻俩每个月能卖到8000元左右的野生菌,比他们俩的退休金还多。
他说,他家村子里没有穷人,若是说穷人家,那只有他家夫妻俩人是村子里最穷的人,每月两人的退休金合起来只有6000元不到一点,额外在能捡野山菌的时候,去捡一些换钱,补贴家用,生活和经济上,还是比较可以的。
我们一行两人,在他家住了一个星期,他们夫妻俩人,每天带我两人上山去体验采收山野菌的乐趣,到他家的第二天,四个人在山上一起采,上午大约两个小时,下午同样两个小时,一边学习一边采收,一天下来采收也四个品种的野生菌,我采收的大约有7斤重,老张说,在当地卖能卖到200元,我非常高兴,老张将我和同伴采收的,放进家里冰箱里,说让我们带回家食用。
第三天老张带我们来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又遥远的山谷里,一般人很少来到这里,中午带一些干粮,不回家吃午饭,下午4点钟的时候返回村子里,我采收了满满一筐子和一大袋,他们比我采收得还多,简直拿不动。
这个地方的野生菌非常多,因采收的人非常少,很多见手青、青头菌等都腐烂了不能采,我捡捡停停,到回村子的时候,还丢了一些品质差的,贮存时间短的,否则根本拿不回村子。
好家伙,老张说,今天采收的要全部卖掉,自己又吃不掉,又没有地方存放,他说看谁卖的钱最多。
一回到村子里,就有一个中年妇女,开着三轮车等候在村口,看到四个采收这么多,她非常高兴,收购的时候,就全部倒在水泥地面上,用塑料筐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每人扣除泥土和杂质10斤,不分种类,合起来过秤,每斤平均价20元。
听老张告诉我,收山野菌的女老板说(听不懂方言),这价是低一些,因为太多了,她一个人要一个一个地整理去杂,需要几个小时,她还要做生意,只能拿回家雇人整理,所以只能低价收。
大家都同意卖掉,我一共有35斤重,扣除10斤,剩下25斤,共卖了500元整,老张夫妻俩共卖2280元钱,同伴卖了830元,也比我多330元,一天的收获,不是自己亲自上阵,真让我不敢相信。
云南野生菌真多,云南人采收山野菌非常发财,听老张说,他家这个地方,产野生菌最丰富的地方,人口又稀少,否则人口密集的地方,一天也不能找到十来斤,看来我们非常走运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