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主题
查看: 2536|回复: 0

阿斯巴甜被列入可能致癌物,孩子还能吃吗?哪些食品饮料需要注意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09

回帖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5
发表于 2023-7-18 08:27: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关于“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讨论,在网络上发酵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家长也在持续关注中。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终于发布了“阿斯巴甜危害及风险评估报告”,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2B类致癌物之列。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常见的甜味剂,不少孩子们喜欢喝的饮料、喜欢吃的零食中,都有使用。
那么,这份评估报告应该如何解读?我们需要恐慌吗?阿斯巴甜以及其他甜味剂孩子还能吃吗?本期,我们来梳理一下。

如何看待阿斯巴甜的致癌风险?

首先,我们要清楚2B类致癌物是个什么概念,严重程度有多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将致癌等级分为了三类四组:1类、2A类、2B类、3类。P.S.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不等于致癌风险程度)
1类致癌物,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比如:酒精、烟草、黄曲霉毒素、电离辐射、加工肉类等。
2A类致癌物,是动物实验致癌证据充分、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的物质,比如:红肉、夜班、65℃以上的热饮、DDT等。
2B类致癌物,是动物实验致癌证据不充分、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的物质,比如:手机辐射、汽车尾气、腌菜、阿斯巴甜等。
3类致癌物,是动物和人类实验致癌证据都不足的物质,比如:咖啡、原油、汞、扑热息痛等。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可以看到,阿斯巴甜所属的2B类致癌物,致癌性的实验证据不充分且有限,只是“有可能致癌的物质”,甚至排在“红肉”、“夜班”之后。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阿斯巴甜评估报告”中也提到:“阿斯巴甜对人类致癌性(特别是肝细胞癌)方面的证据有限,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以及导致癌症的可能机制方面的证据均有限。”
另外,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在报告中,重申了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每公斤体重不超过40毫克,即在这个限量内食用是安全放心的。
这相当于,一罐含阿斯巴甜200-300mg的无糖饮料,在没有其他食物摄入的情况下,一个70公斤重的成人每天要喝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在世卫组织发布“阿斯巴甜评估报告”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发布了一份回应声明,称不认同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在合规的条件下使用时,不需要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担忧。

(图片来源:FDA官网)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也针对阿斯巴甜进行了安全性评估,认为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图片来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官网)
综合以上,总结来说,阿斯巴甜虽然被IARC列为2B类致癌物,但目前其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有限,正常摄入量的情况下,不必担心其致癌风险。
孩子可以随便吃了吗?

既然不必担心致癌风险,那是不是意味着,添加了阿斯巴甜或其他甜味剂的食品,孩子们就可以随便吃了呢?
答案是:并不是。
甜味剂,准确地说应该叫非糖类甜味剂,即不属于糖类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除阿斯巴甜外,还包括:安赛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甜菊糖苷等。
非糖类甜味剂一般无热量或热量很低,但甜度很高,以阿斯巴甜为例,其甜度大概是蔗糖的200倍。
在食品中添加一点非糖类甜味剂,就能获得足够的甜味,而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又被称为代糖,广泛用于食品特别是“无糖食品”中,部分代替或全部代替添加糖(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浆等)。
不仅是怕长胖的成年人,很多宝妈担心孩子糖吃得多,可能出现肥胖、龋齿等问题,因而也把零食、饮料都换成了“无糖食品”。

然而,美国儿科学会(AAP)的相关研究表明,非糖类甜味剂虽然有助于减少龋齿,但它们同样能够刺激大脑产生甜味愉悦感,从而增加孩子对甜食的渴望和依赖,久而久之形成嗜甜的习惯。
不仅如此,非糖类甜味剂还能增加对非甜食的渴望,也就是说,无论食物有没有甜味,孩子都想要吃更多,进而更容易长胖。

(图片来源:AAP官网)
世卫组织于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非糖类甜味剂的使用指南”中也指出:不建议使用非糖类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使用非糖类甜味剂在减少成人或儿童体脂方面没有任何长期益处,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增加成年人患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风险。
P.S.该指南不适用于含非糖类甜味剂的个人护理和卫生产品,如:牙膏、护肤霜和药物等。)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网)
因此,尽管不必担心致癌风险,但阿斯巴甜等非糖类甜味剂并非对孩子的健康没有负面影响,长期摄入可能形成嗜甜、吃得多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长胖甚至是肥胖。
归根到底,非糖类甜味剂只是比添加糖略健康一点,但千万不能放任孩子随便吃,想要真正的健康,糖和甜味剂都应尽量少吃,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应越晚接触越好。
P.S.额外补充一下,木糖醇、赤藓糖醇等糖醇,也常被用于“无糖食品”中,其具有一定甜味和少量热量,长期摄入也会形成对甜味的依赖,同样需要控制摄入量。)
这些食品中都添加了甜味剂

要想孩子更加健康,从小培养少糖、少甜味剂的饮食习惯很重要,能够终身受益。
为此,我们应多给孩子吃一些新鲜的天然食物。而在挑选加工食品时,应多关注产品配料表,看看有没有添加糖或是甜味剂,让孩子尽量少吃这类食品,偶尔吃一吃、每次吃少量即可。

此前,笨爸爸曾整理过一些含糖量比较高的宝宝辅食和零食。
下面,再帮大家整理一下,常见的含有非糖类甜味剂的食品品类,其中有不少都是孩子们喜欢的食品:
1、风味酸奶、含乳饮料等乳饮

有些乳饮没有额外添加糖,以甜味剂和/或糖醇代之,也就是所谓的“0糖”。

还有些乳饮既含有添加糖,又含有甜味剂和/或糖醇。

第一类相对第二类略健康,但从长远来看,第一类乳饮也要控制摄入量。最好的选择就是糖、甜味剂都不添加,比如:低温鲜牛奶/常温纯牛奶、发酵乳、酸乳。
2、碳酸饮料、运动饮料等

非糖类甜味剂在一些标榜“无糖”、“0糖”的饮料中,使用得比较多,像碳酸饮料、运动饮料等,这些都建议儿童尽量少喝。


另外提醒一下,100%纯果汁饮料虽然没有添加糖和甜味剂,但水果变成果汁后,游离糖明显增加,糖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而也不建议多喝。
3、雪糕、冰淇淋等冷饮

孩子们夏天最爱的冰冰甜甜的雪糕、冰淇淋等冷饮,添加糖自然是少不了,也有部分产品以非糖类甜味剂和/或糖醇来代替添加糖。


除了糖和甜的问题外,冷饮还需要注意对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因此不建议儿童常吃。
4、薯片、果冻等零食

孩子们喜欢吃的小食品、小零食,虽然有些以咸味为主,但其实添加了糖和/或甜味剂的产品也不少。
同样地,需要控制孩子每天的零食摄入量,而且吃多了零食也会影响正餐的摄入,进而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



5、“无糖”棒棒糖、薄荷糖等

有些标称“无糖”的糖果,主要靠非糖类甜味剂和/或糖醇提供甜味,虽然在口腔健康方面要比普通糖果好一点,但嗜甜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孩子也要少吃。


给孩子完全“控糖”似乎不现实,但“少吃甜食”这一点,坚持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值得去做。
好了,本期到这儿就结束了。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还请多多转发支持!
如果你想查询更多相关文章,或有问题想咨询,欢迎关注“宝宝评测”微信公众号(id:baobaopingce)并在后台留言,笨爸爸将为你单独解答。
历史回顾
1、32款国行版奶粉全面评测
2、38款国产奶粉全面评测
3、爱他美五大版本奶粉全面评测
4、美素佳儿23款奶粉全面测评
5、美赞臣33款奶粉全面测评
6、a2奶粉全面评测
7、66款奶瓶&奶嘴测评
8、宝宝防晒霜大测评
9、宝宝驱蚊产品大测评
10、22款宝宝米粉评测
11、13款宝宝维生素D评测
12、20款拉拉裤评测
.......
请在“宝宝评测”头条号历史文章中查看;或关注“宝宝评测”微信公众号(ID:baobaopingce),在后台输入相应关键字查询。
关于“宝宝评测”,请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中了解。欢迎给笨爸爸打赏哦。
欢迎关注“宝宝评测”。10年商品对比检测经验,不投机取巧,用科学理性的笨方法提供靠谱的消费建议。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