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据印度《经济时报》引述小米内部人士透露,现在小米印度的员工人数已从1500人左右减少至约1000人。
对此,小米印度发言人表示,这只是小米根据市场以及业务等情况的预测做出的人员调整决定,未来将会在需要的时候招聘新员工。
虽说如此,但人们还是从这番充满圆润官方腔调的话语中品味出了小米对于印度市场现状的无奈。
历经罚款、资金冻结,在这种连环效应之下,现在小米又面临着市占率持续下跌。
本来在印度手机市场称雄称霸的小米如今却感受到来自印度政府的压迫力,不得不步步撤退。
现在小米印度大规模地进行裁员,公司内部将业务重组,这也令不少支持国产品牌的国人感到扼腕。
但是,不少行业内的分析人士,以及经常关注相关报道的网友对此却不感到意外。
早在前几年,小米在印度持续占领手机市场头位,在印度的投资也不断扩大之时,就有不少人预测了小米之后会在印度遭遇滑铁卢。
如今,预言一步步应验,小米在印度落得如此境地,这跟小米本身有什么关系?与中国企业有何挂钩?又与其它外企有何关联?
1、小米在印度顺风顺水地发展是导火索
小米于2014年打入印度市场,并在后来的2018年获得消费者的大量关注与青睐,也从这以后,小米成为印度手机品牌的第一名。
据印度2022年的市场调查数据,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占率超60%,其中小米是最受欢迎的品牌。
然而,拥有如此佳绩的小米,却在2021年底遭到印度政府极具政治意味的查税。
去年初,小米又被印度税务局以逃税、做假账为由,处罚与补缴65.3亿卢比的税款。
更为人们所震惊的,便是今年印度执法局宣判小米印度分公司向外国组织非法汇款,扣押小米高达555亿卢比的银行存款。
如此一步步越来越重的判罚使得小米在印度本地业务的现金流锐减,小米市场运营的成本支出也不得不大幅缩减。
与此同时,印度近几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正遭受零件短缺和通膨等压力,手机销量的多少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各大品牌的广告宣传力度。
运行资金不足的小米自然是无力与其他品牌在营销力度上一较高下。
据有关统计,小米在印度本土的手机销量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顶峰,之后连续六个季度滑落。
今年1至4月,小米手机销量跌落至500万部,落后于三星、VIVO以及OPPO。
在过去十年,小米以低价策略打开了印度市场,建立了一项又一项佳绩,但如今情况急转直下。
印度不想让小米好过,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小米在印度取得的辉煌成绩,才是其中关键的导火索。
曾经也遭遇不少罚款的三星,现在因为小米的衰落而成为印度第一手机品牌。
这也让不少分析人士对其发出警告: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印度政府下一个要打的可能就是三星。
2、印度的“反中”态度是主要因素
虽然小米在印度称霸多年,但单单以这个原因就对其开出那么大的处罚,印度也未免有点太小气了,所以这只能称得上是导火索。
然而,倘若我们把视野扩大至整个印度对于中资企业的态度,我们就不难发现印度的“反中”策略才是背后的主要因素。
印度和我国分别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人口大国,因此早在过去,印度就经常擅自将自己拿来与我国进行竞争和比较。
2020年,我国与印度因为边界冲突出现了紧张的关系,美国顺势而入,印度也因此加入美国的队列。
从那时起,印度对我国知名的手机软件,例如抖音、微信等都进行了封禁。
上文所讲印度政府对于小米的查税,也正是这个时期发生的,除了小米之外,我国还有20多家手机企业遭到查税。
另外,由于印度与我国相似,都是人口众多,都拥有极大的人口红利,看到过去几十年来我国经历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印度自然会眼红。
因此印度也从2014年开始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决定开展与我国的正面竞争,也因此印度的各个策略会以“反中”为优先选择。
在这种“反中”的大环境下,在印度发展业务的中资企业也自然是印度首先讨伐的对象,小米便成为了第一个的牺牲者。
3、印度针对外企的“杀猪盘”才是根本原因
印度所谓的“印度制造计划”,从表面上看是印度发展自身而提出的一个伟大计划,然而背地里这个计划的实行却充满着政治的阴暗。
吸引外企前往印度投资,倘若其发展态势良好,印度便会抓出一些“毛病”,对其进行重罚。
就有国外知名财经杂志分析:印度法规里存在着许多“弹性”的表述,外国企业极易落入其中法律标准模糊的商业陷阱当中。
大多外资撑不住在印度的亏损,只好放弃印度市场,而建立起的工厂自然是被印度企业接收,这场对于外企的“杀猪盘”就完成了。
微软、IBM、诺基亚、谷歌等全球知名的大企业都曾经在印度被开出了天价的罚单。
上世纪开始就在印度设厂经营的福特汽车,更是亏损了20亿美元,最后不得不宣告破产,撤离印度。
另外,印度政府的贪污腐败问题,印度官员层层剥削企业利益也是外企在印度难以长久发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印度政府还打算要求在印度经营的外企开放印度本土资本入股,核心高管甚至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
印度对于外企的“收割”,再加上印度国内的“反中”态度,这都促成了小米惨遭印度政府针对。
结语:
如今,印度政府对于小米的巨额惩罚也让包括小米认识到了印度政府的不讲理,与印度经商环境的黑暗。
小米如今能做的,估计也只有他们已经在进行的裁员以及业务重组了,倘若不想放弃印度市场,那也只能迎难而上,别无他法。
不过,印度这样对于外企的“收割”也让印度在国际投资市场上背负了不少骂名,这样发展下去定不能走得长远。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