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有点怀念排队做核酸的岁月。每当路过那些定点核酸的地方,我都仿佛还能看见一条条望不到头的人龙。他们有青壮年、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抱在怀里的宝宝、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站在艳阳下或站在阴天里。或者也可能是矗立在风雪中,岿然不动,井然有序。
他们缓缓向前,每个人都自觉滴的惯性地把脖子往前一伸,嘴巴一张,一根棉签熟悉滴捅了过来。一阵刮倒之后,棉签抽走,嘴巴合上,起身离开。在没人注意的地方,狠狠地吐一口唾沫。既像是要吐掉棉签里可能携带的细菌,也可能是表达某种情绪。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人吐唾沫?
看几组数据:疫情三年,靠做核酸发家致富的金域医学,营收总额达到了356.64亿元。而疫情前的三年,他们的营收仅为135.86亿元。与之类似,迪安诊断疫情三年营收总额414亿元,而疫情前的三年,其营收总额仅为204.2亿元。达安基因:疫情前的三年,营收总额仅有41.2亿元。
疫情三年,他们的营收总额暴增到250.25亿元。靠着核酸,金域医学疫情三年营收暴增162%,迪安诊断暴增116%,达安基因更是暴增510%。除了核酸检测公司之外,一些销售抗原试剂盒的公司业绩也在暴涨。九安医疗是抗原试剂盒的销售大户。他们在2021年底以及次年初,国内还没有全面认可抗原检测结果时,就从海外市场获得了上百亿的巨额订单。
2022年,其营收高达263.2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160.3亿元。毛利率更是达到惊人的79.6%,快追上茅台了。而在疫情之前,九安医疗的年度营收最高才7.1亿元。净利润则多年为负数。自2010年上市到2019年,九年的时间,扣费之后,公司累计亏损9.1亿元。
可以说,疫情拯救了九安医疗。这些核酸公司,一边靠着核酸检测大发其财,手握大把现金。另一边,公司股价也芝麻开花节节高,资本市场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2021年1月25日,金域医学的股价飙升至历史最高的175.49元。而在疫情之前,其股价徘徊在40多块钱。九安医疗的股价,更是在去年4月来到95.92元的顶峰。在疫情之前,它的股价常年徘徊在2块钱左右,不到2块钱近50倍的涨幅,让九安医疗一度获得A股的"妖股之王"的称号。这一天,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戛然而止。
根据财报,2023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的营收同比下降50.19%。迪安诊断,同比下降30.48%。达安基因同比下降89.86%。九安医疗更是降幅达到93.12%。除了业绩下滑外,这些核酸公司更大的问题在于,巨额应收账款收不回来。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金域医学抵押诊断达安基因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为是:75.3亿元,99.6亿元,40.7亿元。这些应收账款,已成为了他们资产的重要部分。2022年,这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占他们总资产的50.57%,47.3%,27.5%。
到了2023年,在几乎没有核酸检测业务的情况下,这些核酸公司的应收账款,并没有明显减少,有的甚至还多了起来。比如今年一季度,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仅比去年减少4.4亿元,为65.9亿元。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甚至比去年多了3.9亿元。说明什么?说明欠他们钱的债主没钱了。是谁欠他们的钱呢?各位您自己琢磨。
有没有应收账款很少的,有。九安医疗,2022年,在营收高达263.2亿元的情况下,九安医疗的应收账款,只有3.9亿元。这真是幸福到家了。东西卖出去了,钱落袋为安,高枕无忧。为什么别的核酸公司,现在成了秋菊,到处找人要钱告状。而九安医疗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它的抗原试剂盒主要卖的国外,国外客户信用好,一言九安说什么时候给钱?就什么时候给钱。所以九安医疗现在唯一的烦恼就是现金太多,钱太多了多到没地方花怎么办?
2023年2月,九安医疗公告说他们将使用不超过17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并使用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炒股,两个半月后公司理财资金再新增18亿元。这是什么意思?
截至今年一季度九安医疗的总资产为221.3亿元,总资产221亿元,拿出218亿来做理财,意味着九安的理财资金占据了公司总资产的98.6%,钱实在没地方花,全部做了理财和投资。
至于金域医疗他们收不回来的钱,最后能不能收回?能收回多少?什么时候能收回?我相信现在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个事了。
欢迎关注内涵|老潘。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