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今日重阳节,记得:忌4事,吃3样,2不去,1不回,为父母祈福增寿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它虽然不是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但也是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天除了要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以外,还要敬老感恩。
重阳节起源于上古时期,到了西汉的时候,主要的习俗活动已经完备了,到了唐朝,重阳节更加被重视,甚至成为了当时的法定假日。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九九又与久久同音,自古就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寓意,寄托着古人对于健康长寿的盼望,随着时代的更迭,重阳节的主题主要以尊老尽孝为主。
作为传统节日,这天必然少不了习俗和禁忌。老辈人提醒,重阳节这天要牢记:忌4事,吃3样,2不去,1不回,为父母祈福增寿。都是指什么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一、重阳节忌四事
1、忌送人白色菊花
在传统民俗中,菊花象征久长,因为,九月是“菊月”,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
我们要知道,菊花虽然有很多好的寓意,但是,菊花可不是乱送人的,尤其是那种白色的菊花,通常用于追悼死者的场合。因此,送给长辈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2、忌夫妻同床
这个习俗很多人已经不认同了,确实是不符合现在的人文习惯,但不妨碍我们了解古代文化。
在传统习俗中,重阳节这天是不宜夫妻同房的,要分床睡。
在民间有“过了重阳节,夫妻各自歇”的说法。这个说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古人认为九为阳数,重阳节是九月初九,阳数达到极限,因此这一天是阴阳交替的日子。在这个日子之后,天气逐渐变冷,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强,为了顺应自然规律,夫妻双方应该各自休息,不再同房,以保存阳气和阴气。
3、重阳不生火
这个说法也源自阴阳学说,重阳是老阳,霜降是阴气增长的节气,为了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避免在这天生火。
拿到现在来说,显然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再说,这天不生火显然是不现实的。当然,如果你想遵守老传统,这天是可以不生火的。
4、忌说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不只是欢乐的节日,同时它还是祭祀的节日,显然说快乐并不合适,我们可以说安康或者平安!
二、吃3样
1、吃重阳糕
重阳节吃重阳糕这个习俗已经很久远了,因“糕”与“高”谐音,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是重阳节必吃的食物之一。
另外,在过去民间“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和“重阳吃糕,百事俱高”的民谚。所以,重阳节无论多忙也要弄点重阳糕吃,寓意步步高升。
2、吃长寿面
重阳节是给长辈祈福增寿的节日,来碗面条最合适不过了。因为,面条在传统民俗中被称为“长寿面”或“宽心面”,有幸福安康长久寓意。
所以,无论这天多忙,也要给父母和来家长辈弄上一碗,
3、喝萝卜汤
现在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口感好,又新鲜,尤其是老年人冬天喝点萝卜汤,还是很有益处的。
另外,在过去民间也有“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的民谚。所以,即便是为了图个安心,也要弄点萝卜汤喝。
三、“2不去”
1、不去阴暗晦气的地方
重阳节的主要活动有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都是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我们要顺应时节,尊重老传统,不去阴暗晦气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不过,现在重阳节不放假了,大家都在上班,忙了一天,都宅在家里了,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2、不串门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重阳节大家都在自家陪父母过节,这时候我们登门拜访,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时,别人来我们家,也会感到别扭,招待客人冷落了父母,陪陪父母又冷落了客人。
所以,这天我们还是不要串门的好,以免双方都尴尬。
四、“1不回”
“ 1不回”指的是不回娘家。这点我认为已经不适合现代了,这是古人女子遵守“三从四德”,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下的产物。
敬孝不只是只敬南方父母,女方的也要敬。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这样的习俗应该改改了。
不过,在过去确实有这样的说法。比如,我国滕州地区就有出嫁三年内都女儿重阳节不能回娘家的说法,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民谚。认为,重阳节应该跟丈夫和子女陪公婆过节,如果回娘家过节,会被邻居说三道四。
您认为,应该在婆家过重阳,还是回娘家过呢?期待您的分享。
另外,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借节日来临之际,祝您的家人财源滚滚,好运连连,身体健康,平平安安赚大钱!
#今日重阳##重阳节##“九九重阳节”#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