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哄抢”粮食霸榜热搜
河南周口郸城500人“哄抢”玉米,安徽亳州上百人“哄抢”中草药,此前,西安5万斤西瓜遭“哄抢”,武汉抢南瓜,河北、湛江抢红薯!“哄抢”事件喷发,不只河南,各地都一样,却唯独火了河南!是全国农民都变坏了?不然,只是生存环境改变了!跟着收完的田地捡粮食,是有渊源的,多数80后农村学生都曾经历过,那个时候叫确保粮食归仓!我们不妨回味一下这段往事!
河南周口哄抢玉米
90年代:确保颗粒归仓
颗粒归仓
80后小的时候每年收麦、收秋河南农村学校都会放几天假,并布置任务,开学的时候每人都上交几斤到十几斤麦子、老师特意强调不能拿家里收获的粮食,要去捡!最早的时候收粮的手段主要是镰刀,收完的田块儿相对干净,但还是有遗落!于是,会看到老人携手孩童提篮挎筐,在收完的地块里低头拾麦穗。此时,拾麦穗一是确保颗粒归仓,二是教育学子种粮不易,浪费无理!秋后溜玉米、溜红薯、捡豆子也是基于这个逻辑!
没过几年,农村用上了割麦机代替人工,割麦机揽收面积宽,转角大,地头地尾压倒的麦子多,遗落到田地里的麦穗自然就多。但是,去田地里捡麦穗的人反而少了很多!麦收过后,遗落的麦穗长出一层绿油油的麦苗,一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会连声叹息,可惜了!可惜了!都发芽了!也曾问过父母,怎么没人捡麦穗了?父母的回答是,天这么热,收粮这么累,大田收回来就行,落下的给鸟吃!我想,这是能吃的饱饭了!
再之后好多年,收麦、收秋用上了联合收割机,人站在地头就把粮收了,再也不曾听闻有人去拾麦穗、溜玉米,溜红薯、捡豆子。直到近几年,这些优良的勤俭作风再也不曾听闻,“哄抢”一词倒是屡上热搜!
广东湛江抢红书
安徽亳州抢中药
是什么发生了改变?而什么又未曾改变?致使良好的传统换了个名,以难以接受的方式,再一次冲进了人们的视野!
二三十年时间里,未曾变过的是对生存的需求!有所变化的是获取生存空间的艰难程度!
以往,吃不饱饭的时候,只要有土地就有办法,土地里刨食,辛苦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随着土地的流转,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就丧失了收入来源。微薄的土地转让金,和日益增加的生活成本越拉越远。无工可做、无田可种,成为大龄农民的新常态,他们的衣食该从哪里着落?
溜玉米,捡红薯,一天顶多二三十斤的收益,换算成人民币也就值三几十块!不能理解吧!丢弃尊严,挣扎一天,就图这点儿财?可是,捡来的粮食如果留下来作为食物,随便搭配点蔬菜,可能就够两口人半个月的吃食!衣食足知荣辱,吃穿拮据的时候,该以什么姿态去苛责“哄抢”口粮?一个人去偷、去抢有罪,而一个群体去抢口粮的时候,有罪的又是谁?
改革的红利应当惠及更多数人。如果仅仅是肥了恒大许家印,富了深圳“鲶鱼”,结果这些享受着红利先富起来的无良资本却转移了财产,润出了国门!那么,这些被榨干了的农民和那些献祭了青春的小民将置于何地?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