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主题
查看: 58853|回复: 0

金融数据,远超预期?

[复制链接]

14

主题

138

回帖

30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0
发表于 2023-7-15 00: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1日,央行公布了6月份的金融数据,不同以往,这次的数据在周二就公布了。
如果数据不好,央行一般会压到周末再公布,让市场能够用两天来消化,不至于造成明显的冲击。
而这次央行显然认为数据还是可以的的,至少会超出市场预期。
但是很可惜,次日A股放量大跌,4000多家公司飘绿,又跌上了热搜。
那我们看看这次的数据到底怎么样?

壹丨社融
首先是社融,6月社融增加了4.22万亿,而5月为1.56万亿,与上月对比,看似表现很好,但实际上如果与去年相比的话,6月社融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6月社融的同比增速也较上月下行0.5个百分点至9.0%。
所以,本月的社融情况依然不及去年疫情期间。
可是由于前几个月数据实在是太差了,大家本来对6月就很不看好,预期很低,结果规模达到了4.22万亿,远超市场一致预期的3.1万亿。

从主要分项来看,其中,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9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360亿元,政府债融资新增5388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是主要拖累项,6月新增5388亿元,同比少了1.08万亿。
政府债券净融资的同比减少,其实在市场预期之内,主要与政府债发行错位有关。


去年6月,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37万亿元。而根据万得统计,今年6月的发行规模近4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686亿元。
不过,近期多地公开了债券发行计划,在当前稳增长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三季度政府债发行节奏或将提速,社融压力预计也将有所缓解。


其实,政府债券的拖累,并不是6月社融的最大问题,至于为什么后面会有提到。


贰丨企业贷款
从信贷分项来看,首先,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28万亿元,同比增加687亿元,依旧维持在高位。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449亿元,同比增加5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增加1436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21亿元,同比多减1617亿元。
可以看到,企业短贷和中长期同步多增,票据融资仍然维持减少趋势。
从当下地产投资处于低位的情况推断,这部分增量,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增加,仍然是基建以及部分制造业投资所带来的。
但是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上升趋势首次出现回落,如果后续仍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趋势性回落已经成为大方向。
在企业类似于去杠杆的情况下,接下来经济所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


叁丨居民部门
再来看居民部门,6月份居民贷款增加9639亿元,同比增加11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14亿元,同比增加63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30亿元,同比多增463亿元。
6月金融数据的亮点毫无疑问就是居民贷款,特别是居民长贷的超预期增长。
居民短贷增量主要受618促销活动、端午节及暑期出游带动。
而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一般来说与房地产销售城镇相关。也就是说,人们申请的中长期贷款,特别是5年以上期限的贷款,主要是用来购买房产,其次才是经营贷款,购买车辆的贷款也存在,但相较于房贷经营贷,其占比比较小。

然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房产销售明显下滑,到6月份,这种降幅更为显著。
在房地产总体销售数据明显走弱的情况下,中长期贷款却出现逆势上涨,并且大幅超出预期,这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市场判断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是为了应对季末考核,部分银行可能把5月地产销售对应的按揭贷款,小幅延至6月发放。所以,五月新发放的居民贷款明显偏低,6月新发放的贷款偏高。
二是6月新增的居民信贷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营贷款。在楼市销售乏力的趋势下,银行加大了一年期以上的经营贷款投放。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5月,经营贷余额占居民贷款余额的比例从22.8%升至26.5%,成为居民贷款的重要支撑。
再是年中车市有着一定的景气度。6月乘联会口径汽车零售同比基本持平。中汽斜口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5.2%,这些对中长贷数据也有一定拉动。
不过,如果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居民贷款需求依旧偏弱。
以居民的存款和中长贷款,简单做个梳理。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居民存款增量分别为8.3万亿、7.45万亿、10.33万亿、11.91万亿,最近两年连续大幅上升。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分别为:2.8万亿、3.43万亿、1.56万亿、1.46万亿,连续两年节节下滑,今年上半年已经不到2021年的一半。
对比可以看出,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说“呈现断崖式下跌”也不为过分。
2023年上半年的居民中长贷增量,相比于2021年上半年下滑了57%。
居民中长贷,一般指房贷。可以简单理解为:买房的大幅度减少了。
而居民的存款增加则呈现火箭式上升。
2023年上半年的存款增量相比于2021年上半年增加了接近60%。
简而言之,过去四年,居民存款和房贷这两个重要数据上是两个60%。
一个是是下滑接近60%,一个是增加接近60%。

居民部门不贷款,只存款的趋势在大方向上依然很明显。


肆丨广义货币、狭义货币
最后看一下广义货币的数据,6月广义货币同比增幅11.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了0.3个和0.1个百分点。
而6月份狭义货币增速为3.1%,低于市场预期的4.5%,上个月是4.7%。
所以,这次金融数据里,另一个问题在于狭义货币进一步走低,且幅度还不低,导致狭义广义之间的裂口,进一步扩大,剪刀差扩大至8.2%。
广义货币增速也被看作是“印钞速度”,从2002年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到今年2月的时候,广义货币增速罕见的达到了12.9%,创下近7年来的新高。
紧接着,广义货币增速开始有意踩“刹车”,到了今年6月,增速放缓至11.3%。
与此同时,狭义货币增速跌到3.1%,创出17个月以来的新低。
狭义货币是货币金融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企业、居民手中的活动资金。
这些资金比长期存款或定期存款更具流动性,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被使用。
为什么要随时使用呢?
因为他们[居民、企业]有着消费或投资的的预期,一部分钱被选择放在活期存款中,所以狭义货币的流动性非常强,也代表了即将进行的消费或投资。
而现在狭义货币持续滑落,代表经济活力进一步走低。
企业、居民更倾向于将钱存成定期,而不是扩大生产或者准备消费,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非常谨慎的预期。


伍丨写到最后
总结一下,6月的金融数据:
最值得关注的,其实不是拖累最严重的政府债券融资,而是居民中长期贷款的非典型增加,以及狭义货币的大幅走低。

从2022年来到2023年,一切终于放开,人们普遍预期:一轮全力拼经济的复苏周期到来。
然而,低于普遍预期的是,除了第一季度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外,并很快归于平静,在微观主体各方面收缩的压力下,通缩的迹象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6月的各项数据,也都印证了这一点。
而背后主要有起点因素,刚刚经历了三年疫情,疤痕效应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很长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会本能的降低预期,减少投资和消费,增加额外的储蓄,以应对类似疫情期间的不时之需。


而历次作为复苏奇兵的房地产,在本轮复苏中不仅没有正向拉动作用,反而成为了经济复苏的拖累。
而且,稳定房地产的政策也持续快两年了,但是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效果。
居民、企业和地方的资产负债表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害,三部门都在忙着自我修复,娜有现金流扩大投资和消费。
信心和预期呈现出长期的低迷和不稳定,很多人对未来产生迷茫和焦虑。
企业家对行业政策产生前所未有的不信任,因为一纸发文就可能抹除一个行业。
地方政府在债务压力之下,不仅投资后劲不足,甚至连公共部门的运转都可能成问题。
而在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上层目前并未出台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也没有出现结构改革的的信号。
也许站在上层的高度,更多的也想把这次挑战,当作是中国经济和机构侧改革的的磨刀石,不是不出台政策,而是在等一个恰当的机会。总不能,每一次风险的化解,都依赖政府。
市场也应该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来动态调节自身的资源配置,达到一个较优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时间不等人,经济复苏存在黄金窗口期,因为现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逆的,破产的企业很难起死回生,人们如果失业时间太久,也无法立即回到职场,一旦错过,就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政策成本。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