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景然
“人心犹如一个黑洞,人看不见摸不着也猜不透,它可以很善良,但也可以很恶毒。你要是不走进阳光,就会被黑暗给吞噬。”—《心理罪》
01
小桥流水人家,绿树白墙黛瓦,青苔瓦上藓,烟雨曲巷中,骑驴衍行草木间,推窗一眼十余年。
看巷头,软红十丈翠倚红楼,道是“彩笔浪吟虚白社,黄金买醉倚青楼。”
看巷尾,烟火袅袅羹汤美食,端是“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
好一个美如画卷的水墨人间,好一个梦中的秀丽江南,而以上的画面皆来自X剧场还原的古江南。
考究的古建筑,扎实的时代服饰,墨色沁染的绝美画面,色彩光线的绝佳搭配。
所谓好剧如美食亦当“色香味”俱全,毫无疑问这近乎实体般的景与物还原,这电影般的质感都让这部剧在先声夺人的“色”上达到了让人惊艳的水平。
而这部剧就是X剧场推出的《繁城之下》:
《繁城之下》
02
《繁城之下》一个发生在明朝后期烟雨江南下的故事。
这部剧由王铮编剧并执导,由白宇帆、宁理、向涵之、刘怡潼,张昊唯、曾黎、曹征、王策、张晞临,于垚、宗俊涛等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看着这些名字可能大家相对耳熟能详的也就宁理和曾黎,几个年轻主演虽然也拍过不少剧,但是小景真就对不上名字,这部剧可以说无流量也没有比较大的宣传,就那样悄然登上了鹅厂。
少知名演员的坏处是少了不少流量,少了不少知名演员带来的光环效应,但好处也多,比如可以让剧的质感提升到绝佳,亦可以让剧情很好的展现。
例如让一部悬疑剧直到最后一集也不会因演员知名而被人猜出凶手,增加了无限的趣味性。
是的,以这么美的江南画面开局然而给大众呈现的却是一场充满阴暗湿冷可怖的杀生局。
“越是繁华处背后越是阴暗满地,尤其是那建立在大厦将倾的虚假繁荣,所谓软红十里飘香,继而礼乐崩坏,之后人间失格”
本剧故事是以繁华的江南小城蠹县的一个小捕快曲三更的视角展开的。
曲三更正当年少,是一个有些理想主义,有着最直接善恶观,有着最纯朴鲁直气息的正义好青年。
他有着最简单的黑白观,有着嫉恶如仇的正义感,他堂堂正正不移不偏,可是随着他的授业恩师、背后依仗、一个在蠹县算的上比较厉害的那一批人中的冷捕头离世,曲三更的世界变了。
冷捕头是在金黄的麦田里被发现的,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丝毫知觉的稻草人,他被人谋杀了,在他的尸体旁边凶手特意留下了一句话:
“吾道一以贯之”
这句话原文如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通过抽丝剥茧细细咂摸,曲三更等人发现凶手是以圣人的反话而杀人,圣人说做人要忠恕,冷捕头在他眼里不忠不恕,因此他杀之。
而也就是在寻找师傅被害之谜的过程中,曲三更开始明白了什么叫曲中求直,似乎也一点点懂了冷捕头的那句对于世间公道的阐述:
“求公道是一条需要绕远的路”
在三更眼里冷捕头肯定算得上一个好人,虽然行事上有些和自己认为的道会有些出处,但他在父亲离世后一点点的护自己周全带自己入门给自己依靠,也会帮王寡妇儿子讨钱财。
而且虽然师傅和县城里的涉黑涉灰势力有往来,但是也恰恰是他的管束下,这边的黑势力才略有收敛,使得百姓比起其他县来终是略好一些,所以冷捕头在三更眼里虽非完人但也算的上一个好人。
然而随着对师傅案子的调查,一些很多年前不为人知的旧事被重新翻出,曲三更才蓦然发现原来自己并不了解师傅,也许师傅就像母亲口中说的那样:
“这个年头,一个厉害得人是做不了好人的。”
冷捕头如是,教书的王先生也是如此,曲三更的好友王先生的外甥凤可追,发现他跟着舅舅大半辈子可是直到舅舅身死才发现自己也从来没认清过他。
王先生的死亡偈语是“童子六七人”,依然出自论语: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让众弟子谈志向,选择和赞同就是曾皙这番话,他向往祥和安稳,向往众人都能开心快乐与友同游的生活。
而凶手单独摘出童子六七人相反解释就是非向往而是遗憾和悔恨之事还得有关童子。
顺着这条线查下去他们发现了王夫子的怪癖,紧接着就是论语杀人事件的多次出现,而这些受害者们的身份串起来,一场二十年前的灭门大火案逐渐被挖出了真正的真相。
被掩埋的真相背后原来他们都有第二张脸。
03
原来求公道不但是一条绕远的路,而且是一条荆棘满地,随时都可能会让寻道者身死道消的路。
而就在求公道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求正道要用的非常手段,看到了上下级的残酷倾轧,也看到了依附官府而生的附骨之蛆,坑蒙拐骗无恶不作的牙行访行,他们与捕头们蛇鼠一窝,而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在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不少基层执法者游走在黑白的边缘,这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世道的悲哀,在大环境下的同流合污是他们自认为无法对抗的现实,而当一步迈出后一切都无法回头。
或许只有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才能有挑战世俗的勇气,他们敢无畏的与深渊抗争与恶龙放对,可是这一路走下去,凝视深渊甚久,屠龙少年是否也会在有朝一日化为黑暗的恶龙?
宁理饰演的酷吏宋辰是本剧中为数不多的没走歪的良心执法者,虽然他有万般霹雳手段但他的道心依然中正。
宋典史刚出现的时候是在审讯室,宁理老师一脸的阴鹜再加上动辄拔人牙齿的残暴,让大众以为这次又是一个大反派。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才发现这个外表显得凶恶的人既不贪财也不拉帮,至于他对犯人的狠辣则来自于他的陈年旧事。
宋辰是从小就是神童的准状元之才,曾经才气横溢书画双绝,可是却因为头顶上众神仙打架,党争之害被污蔑取了功名又在牢里受尽酷刑被屈打成招,终落了个终身残疾,至此性格大变,绣睚呲当典史成了人人惧怕的酷吏。
宋典史受尽委屈性情日渐偏激,故对待恶人时手段残忍可怖,但是因为友人因他被迫污蔑而死,这份愧疚也使得他虽有手段但会保持冷静和中正。
人不孤存,世事难料,这人世间很多时候看似毫不相关的一些人总会因为命运而纠缠在一起,缠绕的命运夹杂着因果,说不清对错分不清善恶。
那场陆家的大火烧死了陆老爷和弟弟家满门,也烧死了曲三更打更的父亲。
那一夜之后冷捕头成了曲三更最亲近的长辈,那一夜之后城外薛老爷举人加身,财富滚滚,那一夜之后厨子尤二混成了酒楼的掌柜……
被职责推动,被复仇驱动,被道义鞭策,被凶手引导,众人一点点挖出了那年的故事,这是一场忠犬变恶狼的故事。
那一年陆家是豪门大户,那一年陆远暴陆老爷有个聪明伶俐的小书童。
虽是乞儿出身但是聪慧过人,机敏无双,智商情商远超常人,做事利落干脆,对上恭谨通透,对下宽容优渥,因此很招人喜爱。
陆老爷对他爱护有加,下人们对他恭敬佩服,因为陆老爷没有子嗣又对小书童关爱得紧,因此“干少爷”一词就在陆家口口相传,而小书童陆直虽然面上依然谦逊恭谨,内心恐怕也有了些憧憬和飘然,逆天改命谁人不渴望?
然而让他预料不到的是阶级是他跨不去的大山,在他酒后失言意想认父之后,出身山匪的陆老爷勃然大怒,一改往日对他的爱护,对他大打出手。
04
为了杜绝他的希望和一些不易察觉的野心,陆老爷当着众多下人对他极致羞辱,百般蹂躏,既是对陆直的惩戒也是对其他人的杀鸡儆猴。
而这个时候陆直才再一次醒悟,自己是下人那就是翻不了身的贱奴,根本就是他人的玩物,顺主则昌逆主则亡。
也就是这一刻起,在这个多智近妖的少年心中恨意恐怕便以埋下,只是他终究是个势单力孤的少年下人,就算有恨也只能埋在心中任人摆布。
而推他一把的是那个他视为长辈,把他从小乞丐之身拉回来的陆家老爷最亲信的哑巴忠叔。
多年哑巴开口说话却是告诉陆直的死期,以死吓之,以反杀诱之,也因此这个掌握着不少人小秘密的陆直开始一步步走进深渊变成恶龙。
冷捕头,王夫子,张护卫,程大夫,尤厨子……一个个尽皆入局,从善人到恶人,从普通人到罪人,一夜之间獠牙现血色升。
不过众人设的弑主局被陆二爷的到来打断,陆二爷是个读书人,知书达礼没陆大爷的暴烈和凶残。
而且二爷家的小少爷善良温厚,他们的到来让计划停滞,但是却让陆直有了些轻松,作恶这种事本就会击破一个普通人心房,能不作恶谁又能不愿意呢?
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二老爷说出那句会让你侍奉一辈子的话时崩塌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做自己的主人才应该是这世间的道理。
于是计划继续推进,而这一次饶进去的是陆家的满门,恶龙终长成,深渊吞良人。
那一夜漫天大火,那一夜善与恶交相辉映,那一夜三更成了没爹的儿,那一夜铸下了因果,虽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是天道循环,做了孽总是要还的。
杀人者人恒杀之,陆直化身薛举人享了二十年富贵,但那年大火的幸存人还是找来了。
只是众人猜了又猜怎么也没想到,报仇的是那只“小龟”,那个从小被人鄙夷被人欺负的青楼小厮,那个和陆直本是至交友人的呆萌小童。
不是陆家遗孤而是被不小心扯进去的小龟公,但是为什么选择是小宝子来复仇呢?
第一个也许是那句“仗义每多屠狗辈”,他被陆少爷在大火中救了一命,便苦心经营了二十年前来报仇,人和人终究是不一样的。
有人委屈了会憎恶全世界,有人委屈了仍然能辨是非晓道理,陆直小小年纪就懂趋利避害,深知欺软的道理,对于小友人偷点心只偷硬茬颇有疑虑,但是对于小龟来说世人不当如此:
“性情好的人要被欺负,性情不好的人却得以闲在,这是何道理?”
人善不该被人欺,做恶才该人人得而诛之,也就是这殊途的本性,才使得他们二人终是选择了不同的路。
《繁城之下》最后以几乎全员身死而结束,可谓是一场大雪白茫茫。
宋典史算是局中唯一的外人然而却为了保护化身知县的小龟而死。
他的赴死除了为了维护他心中的道义更是一种刻意的向死,对他而言这是一种解脱,是一种释然,对自己遭受委屈和不平的释然,对害友人身亡亏欠的释然。
至于其他人本就是案中人一切不过一场因果轮回,杀人者人恒杀之,这便是其中的道理,可是这道理是公道么?
本来正直义气的曲三更为了给师父报仇与虎谋皮,结果害了众兄弟与宋典史,悔不当初,而如果他若知道他的师傅是他的杀父仇人又该如何决断?
05
以主观论是非终是善恶难辨,以私刑代替律法终会代代不宁,然而最可怕的其实正是这时代的沙粒重若泰山。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肩上都是一座山,繁城的故事其实是一个个普通人在大时代下的真实写照。
现在在问一次为什么要让真凶是小宝子?
以小宝子为真凶而不是陆家人就是收尾处将这部剧的格局直接升华拔高,陆家无论是谁复仇终归为私,因为有着切骨之痛,然而本剧却选择了边缘人物小宝子的复仇,就是一个不破不立。
不破不立,这是一个浑噩的年代,一个公道绕远都难行的年代,在这破烂的世道总该有也必须有义者破局而出,虽然为律法所不容,但是这一股直莽的高义之气也算是给了这个唯利是图,混沌迷茫的时代打开了一道透进光的裂缝。
明万历年,明帝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些虚假的繁华仍然还在遮人耳目。
上面权利相争,党同伐异,下面蛇鼠一窝鱼肉乡邻,而窥得时代风向的一些恶匪能够凭借不义之财摇身一变成富绅豪门,这便是现实赤裸裸的人间。
宋辰一个绝世的神童状元之才在党争之下毫无反抗之力,被废掉拿笔之手一身才华付之流水。
冷捕头身在公门却无法娶回身陷囹圄的心爱姑娘,陆直心思聪慧为主家尽心尽力却无法摆脱为奴为卑一生的遭遇……
而镜头一转则是陆远暴身为恶匪距啸山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却能聚财成豪,过着大鱼大肉奢靡的富绅生活。
同样捕快升捕头后的冷捕头则可以和县中黑灰势力勾结成交易,丰富家财,而黑化后的屠人满门的陆直却摇身一年成为了在蠹县说句话便可以一言九鼎的举人老爷……
《繁城之下》活脱脱的一副明朝的清明上河图的再现。
它将明朝后期市井人家刻画的入木三分,配合着案件再现了明朝底层三教九流的生活状态以及以何为生。
然而软红十里之中是礼乐崩坏,是娱乐致死,是硕鼠成堆,是暗潮汹涌下的百姓哀苦。
世道崩坏,公道何处寻?
“吾道以良木愤而贯之!”
“繁城”繁字取名寓意指繁荣昌盛,地位显赫之意,繁城字面意思就是繁华兴盛的城市,引申是豁达大度、朝气蓬勃、同舟共济之意。
“蠹”这个字以形喻意,虫子蛀食树木,形成树心“结石”,造字本意虫子在树心蛀食,垃圾形成“结石”,阻碍树木生长,泛指指蛀蚀器物的虫子。
引申比喻祸害国民的人和事,在宋朝《鹤林玉露补遗》中这样写到“是勤可以远淫辟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