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盛世,大唐最繁华的时期,政务清明万邦来朝。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王之涣……各路才华横溢的诗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今天要聊的是一对昔日好友的恩怨情仇,李白和高适。
《长安三万里》中,一个才华横溢、天真率直;一个勤能补拙、默默耕耘…
他好高骛远,到处攀附达官显贵,一受挫折,就醉生梦死。哪怕终于当了官,也是夜夜笙歌,不务正业。
他在终封侯拜将,封妻荫子,清高如李白、仕途达人如白居易,都未达到那样的高度。
总之别以普通人的眼光评价他们价值观
李白和高适,都不是普通人。
取自电影长安三万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有唐一代,唯一封侯的大诗人。
他身上,有很多谜团。
公元744年,四十四岁的李白遇到了三十三岁的杜甫…两人“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相见恨晚,成为千古佳话。
几个月后,两人在商丘结识了高适,他们三人一起作诗,一起打猎,一起纵酒高歌…此时,他们还不知道,乱世将至,他们即将踏上各自坎坷的人生旅程。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南奔避难隐居庐山…永王反叛,可李白竟入幕永王,帮永王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而此时昔日同游畅饮的好友高适,如今已成就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梦想,官拜三镇节度使,也正是讨伐宁王叛乱的主帅。
数月后宁王兵败,李白被俘。
史书记载狱中李白托人求救于旧友高适,高适避而不见。
那么是否是电影强行给高适洗白,其实他就是一个为了仕途抛弃朋友的人?
其实这件事,学者争了近千年了,在我的角度来看,以李白的声望在叛军,判死不为过。结果判了流放,其实很可能有股政治势力保李白下来了,极有可能是郭子仪与高适参与运作。
最终判了个流放,在很多网友眼里,没有完全脱身就不算救。要知道在古代谋逆是大罪,不是说能洗个干干净净的。
新帝大赦天下,李白也作下名流千古的“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高适也终得封侯,名扬天下。
可能唯有杜甫还在忧国忧民吧。他住茅草房,漏了一夜雨,还在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或许诗仙在九霄云上,诗圣在民间疾苦…
#为什么要看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时长近3小时#
[灵光一闪]点个赞吧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