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068|回复: 0

打败赵丽颖,碾压殷桃,51岁“最强小三”至今不婚不育:嘲笑我?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41

回帖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4
发表于 2023-6-30 21: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备受瞩目的白玉兰奖早已落下帷幕,但关于“视后”的争议却从来没停止过。


这把火甚至越烧越旺。


比如,一条无关紧要的词条上了热搜#吴越,真的不是我#,内容是视后得主吴越澄清“书法”问题,但网友讨论的依然是白玉兰……


有人不服她拿“视后”;





有人说她实至名归;





有人为赵丽颖叫屈;





更有甚者,一个词条就引发了粉黑大战。








台上颁奖结束,台下打得火热。


但讨论吴越拿奖是否合理一直都没有必要,因为她一直是实力演员,属于典型的“戏红人不红”。


就像一个网友所说:“吴越拿奖实至名归,她不拿这个奖,都对不起我对《我的前半生》中凌玲大半年的痛。”





吴越当年在《我的前半生》中饰演小三,出神入化的演技让不少人厌恶凌玲,以至于冲到了吴越的微博破口大骂“小三不要脸”。





观众因戏骂演员是极不提倡的一件事,但这也证明了吴越的演技。


真正优秀的演员从不让自己入戏,只让观众入戏,或哭或笑,都在演员的一念之间。


“视后”争议纷纷扰扰,但在这场舆论中,最让姑娘眼前一亮的发言,还是吴越对自身表演的看法——


“我近些年很少演到大女主,艾鲜枝也就100多场戏,但我的核心是表演本身,大女主没有对我有任何捆绑和方向上的影响,我只是做打动自己的戏,是不是大女主都没关系。”





吴越的发言真诚又大胆。


她真诚,坦然说出大女主和自己不会捆绑,演员的根本仍然是表演;


她大胆,在“大女主”题材席卷市场的时候,没有迎合亦没有贬低。


这两年,大女主题材的影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根发芽,占领了市场半壁江山,古装剧和现代剧,基本标配“女性主义”。


将视角聚焦在女性群体,原本是好事,但很可惜,这场戏有些失败。





众所周知,女性主义就是当下的流量密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演变成了“衡量标准”。


现在影视宣发带的标签基本围绕#女性独立##女性力量##女性觉醒#,恨不得将女性主义写到自己脑门上。


有些影视剧还会因为女性视角狭隘被批评,比如《流浪地球2》被说女性角色不够,《漫长的季节》被人吐槽爹味。





如此种种,不得不让人感叹——仿佛女性主义在影视领域形势一片大好,但仔细一瞅,哪里有什么主义,分明全是生意。


前两年,周迅、惠英红、赵雅芝主演的《不完美的她》还未播出便声势浩大,该剧以独立女性为视角,讲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卡司阵容强大,剧情立意优秀,前期宣发给力,但扑得悄无声息。





豆瓣及格分再挽尊,也挽不了评论区的批评声——







白百合因为离婚事件半隐退,复出后迅速搭上了女性主义这列快车。


电影《门锁》讲述独居女性的安全,题材小众新鲜又有深度,但上映后却被观众打脸“诈骗电影”,不少人无奈表示——


“关注独居女性是好事,但独居女性是弱势,不是弱智!!!”







《我们的婚姻》聚焦女性弱势群体——全职妈妈,讲述她们如何重返职场的故事。





这部剧涉及家庭、职场,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一般别太离谱都能不错。


但这部剧的心思太明显,明晃晃地写着“收割女性流量”。


剧中女主多年后重返职场,在面试的过程中,HR问:家庭与职场的关系如何平衡?


女主不仅没有回答,还反过来问:


“如果是父亲,也要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对话的意义真的是为了表现全职妈妈的窘境吗?难道不是因为有爆点有噱头可以拿来营销吗?


明明可以靠剧情的推动来表现这一深刻主题,却偏偏脱离现实逻辑也要凝练“金句”。


偷懒罢了。


与之相似的还有结尾的“大女主发言”,没有思想没有内涵,只是把每日互联网必转的觉醒语录照搬。


还是偷懒。





正如网友评价:这是一部口号剧。





挂着“女性主义”的皮,卖着“金句输出机”,如果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方便营销,那也就罢了,可市面上劣质的女性主义影视一直在污名化女性主义——


符号化女性,且一直在上演“男人拯救女人”的戏码。






永远咆哮痛哭情绪失控的女性,永远骄傲自负缺乏责任的男性,既充满了刻板印象,又挑动了大众情绪,诡异的是,这两拨人无论前期撕得多难看,最后都能大团圆。


在这样的局面下,现代女性主义国产剧批量复制,很难出现一部精品,他们的题材一样,缺点也一样,比如涉及职场就变得悬浮虚假,涉及家庭就变得狗血空洞。


但吊诡的是,明明知道不好拍,却还是有人不断趟这趟浑水。


只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资本市场不讲主义,只讲生意,它们不在乎女性主义的发展,更愿意从中谋取利益。


可悲的是,这种现象也不是女性主义独有,而是早就存在。





复制爆款一直是近十年国产剧的打法。


从古偶到双男主,再到现在的女性主义,都可以窥见其影子。


当年赵丽颖的一部《花千骨》不仅让她自己迅速跻身85花,还带火了古偶仙侠题材。





古偶题材的火刚烧起来,话题女王杨幂又添了一把柴——





这部剧于杨幂个人而言,既完成了“对赌”,又成功化身资本;于整个行业来说,300亿播放量的背后潜藏着巨大的能量。





恢弘庞大的世界观,曲折复杂的情节设计,主角虐身又虐心,这些要素都成为日后古偶仙侠的基础模板。


于是开始了批量复制,杨紫的《香蜜》便是其中的成功品。





成功的作品自然成为了古偶仙侠的经典,但也影响了后来者。


“S+制作”“生生世世”“男主吐血”“女主虐身”——


这些元素叠加起来就像病毒一样附着在古偶仙侠上,换汤不换药,观众翻来覆去吃得都是精心包装的同一碗豆腐(有时候甚至是劣质包装),就连男主吐血都会被大家欣赏比较。







这其实是古偶匮乏干瘪的一个体现,只是观众被PUA太久已经习惯了。


如果一个类型的影视剧真的百花齐放,那么微不足道的细节根本不会被反复使用,又何至于被欣赏。


在古偶大行其道的时候,双男主也粉墨登场。


如果说,古偶是上世纪古装剧的变种,那么双男主就是新世纪的产物。


《镇魂》《陈情令》《山河令》这些剧集的播出,刮起了耽改的影视狂潮,从前的十八线糊咖削尖了脑袋也要参演双男主的戏,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形成了“谁演谁火”的铁律。





双男主精准抓住了国内一直存在的磕CP群体,配合影视团队的炒作营销,有时候都不用自己上阵,自来水们会主动冲锋陷阵。


可是现在呢?要么是工业糖精制造厂商,要么直接扑到没人下海。


从“古偶”到“双男主”,它们都辉煌过,但它们也过气了。


一部古偶播出,吐槽区UP主的KPI涨了,观众的乐子有了;


一部双男主播出,嗑CP的人早换了一批,今时不同往昔。


回看将女性主义当做影视流量密码的今天,“她”不会是最后一个,因为新的流量密码永远在路上。


可是当“新人”笑的时候,“旧人”就会哭。


女性主义被一轮轮薅完羊毛,她还有什么价值吗?


廉价、悬浮、空洞,这不应该是“她”的归宿。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